在《第四野战军战史》的记载中,42军126师的师长被错误地标注为王振祥。对此,胡继成非常不满,他指出这是一个明显的错误,因为他本人才是126师的师长。他强调,从他担任师长开始一直到副军长的位置,他始终未曾离开过126师。这种张冠李戴的问题让他感到困惑,也引发了对历史记载准确性的重要思考。
42军的前身是东野野战军的第五纵队,它于1948年3月正式成立。当时的司令员为万毅,政委则是刘兴元。该纵队下辖的十三师、十四师和十五师,其师长分别是徐国夫、彭龙飞和王振祥。1949年,这支部队在全军进行改编之时,三个师被重新编号为124师、125师和126师。由此可见,原来的15师正是后来的126师,而王振祥则是该师的头号指挥官。
在成为126师师长之前,王振祥曾经担任安东军区第三分区的司令员。在新成立的第五纵队中,安东地区的独立第三师被并入,并由此改编成了十五师。随着第五纵队的成立,部队开始了全面的军事和政治整顿,整整几个月后,他们便参与了激烈的辽沈战役。在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,部队又投身于平津战役,此时王振祥作为师长也同样参与其中。
展开剩余63%那么,王振祥究竟是在何时离开15师的呢?他的离开是在平津战役结束后,彼时15师尚未被改编为126师。在1949年进行部队改编时,15师顺利转变为126师,而新的师长则由胡继成担任。胡继成是被空降派遣到这支部队的干部,他原本在第二纵队的第八师担任师长,因在辽沈战役期间与七纵的协作出现问题,在未被采纳的意见后,毅然离开了原有的部队。经过平津战役的调整和闲置后,他最终接手了新改编的126师师长职位,自然与王振祥没有直接的交集,因此对他并不熟悉也属正常。
至于王振祥为何离开42军,原因尚不明朗,可能与健康问题或者其他个人因素有关。不过,在四野主力南下之后,他也随之前往,并在后来的起义部队中担任了副军长的职务。胡继成在执掌师长后,随同部队南下参与了安新战役,在抵达豫南后,则被指派负责剿匪工作。
值得一提的是,42军是第四野战军中的最后成立的部队,相较于已有的38军、39军、40军、41军、43军、44军和45军,其作战经验显得有些薄弱。这支部队也是最后实施南下的,其他部队的先锋早已深入到湖南、江西等地区。
胡继成从126师的军职被提升为副军长后,在看到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》中的错误记载时,自然会觉得十分不满。他对此的困惑正是由于部队番号问题的复杂性。在许多四野将领的回忆录中,常常提到有关部队番号的整编问题。辽沈战役结束后,很多高级指挥官提到部队已进行重组,特别是在1948年11月1日所颁布的《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》。如果从这个时间点来看,王振祥仍被认为是126师的师长,似乎也合乎情理。虽然这些规定发布了,然而实质性的公开改编却并未立即实施,真正的改编工作直到1949年1月15日上下达《关于各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》后才开始。西野、中野、华野的改编均是在2月份完成,而东野也在2月进行了相应调整。综上所述,胡继成作为126师的新任师长并没有什么错误。
发布于:天津市垒富优配-168股票配资网-全国十大股票配资平台-中国股票配资网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